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MT),就是利用计算机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文本到另一种自然语言文本的翻译。由于历史原因,人们至今继续沿用“机器翻译名称”,而不称为“计算机翻译”或者“电子翻译”。MT的处理对象是复杂的自然语言而非人工语言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C、Pascal、Perl、C#等),同时这里专指对文本的翻译,未涉及话语(或口语)的翻译,因为这又要牵涉到语音的识别与合成。相比人工翻译(Human Translation)而言,机器翻译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从源语(Source Language)到译语(Target Language)的转换。
机器翻译既是一门多边缘交叉学科,涉及到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认知科学、翻译等多学科领域:又是门技术。在语言学中,MT是计算语言学,简称CL)的一个研究领域,关注可以被计算机处理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计算机科学中,MT又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igence,简称AI)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自然语言理解(NLU)或者机器学习;在数学中,要解决的是数理逻辑和语言的形式化问题;认知科学要解开人的大脑思维的工作机制,这是完善MT最终使之媲美人工翻译的前提;机器翻译说到底也要牵涉到原语与译语之间的转换方法和技巧,而这正是翻译学这门学科的专长。由此可见,MT需要多学科领域学者的通力写作才能实现。而另一方面,MT要实现对自然语言的翻译,还必然要涉及到杭州翻译对自然语言的处理技术,如涉及双语计算技术、中间语言表示等专门技术,所以机器翻译同时也是一门技术。
机器翻译有可能让人类从此真正建立起一座消除彼此语言障碍的现代发的“巴别塔”,这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毕竟机器翻译对人工翻译的巨大优势在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甚至是瞬间实现多国语言间快速自由转换。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人类一直在孜孜求索。时至今日,随着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全球信息时代的来临,人工翻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人们对社会翻译需求愈加迫切。以欧洲为例,这个大陆有380种语言。2004年5月1日以前欧盟有11种官方语言,每年为这11种语言翻译、转录文件耗费的人力费用大约5亿多欧元,而目前欧盟有20多种工作语言。随着世界贸易、体育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需要更多的机器翻译来辅助人工翻译,提高翻译工作效率,缩短人工翻译工作时间,拉近世界间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