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归来之后,面对国内职场竞争,仅存翻译优势?与中国的大学大规模扩招之后的学生综合素质变化一样,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综合素质也会起变化。国内大学从精英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同样,精英留学也已演变为大众出国留学。今年出国留学人数将超35万人,万人大学要有35所才能容下,这哪里是精英留学?把北大清华复旦浙大每年所招的新生加起来才多少人?既然是“大众留学”,那么海归之后,就是“大众就业”那么就是一部分人能找到好的工作,一部分人成了待业的“海带”。
学成归国后,平均第一次就业率只有60%,起薪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这太正常不过了。统计概率是这样,事实大抵也就是这样。然而,学道真正本事的人,并不是以“第一次就业率”、“第一次起薪”为衡量标准的。归来从事杭州翻译、培训等工作的人要看远点,要以一辈子来衡量。在当今大众化留学的时代,出去留学的人大抵可分两类:一是真正学习优异的,以求学求指为目的;一类是在国内学业不怎么样,进不了所谓的好大学,就跟着出国去混张文凭。没有多少针本事,出去晃荡几年归来之后,在招聘面试官面前,还真是一个翻译优势而已。
优秀人才为的是事业,平凡的人手谋的是职业。无论是国内毕业还是留学归来。统计数据表明,58%把“增强就业竞争力”作为出国目的首选项,而专业排名和就业前景则是最为优先考虑的因素——由此可见,多数留学生只是“人手”而已。人最重要的是真知识真水平真能力。不久前就任西冷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顾先生,当年20岁出头,全无文凭,就被聘为中山大学研究员,那叫真水平。当今读高二就肄业的赵柏闻,去深圳华大从事基因研究,做得很杰出,这叫真能力。除了党政机关特别看重文凭、招纳了大量硕士之外,大量的企事业单位还真是特别看重水平。比如从事媒体业,硕士博士毕业,无论海归与否,如果不会写不能编,那有什么用。
所以,从毕业求职的视角来看,各种概率之下,一切因人而异。出国留学、留学归来,都并不是一个看起来美不美的事。职位面前人人平等,没人说你留学回来就高人一等;只有水平能力才有是否“高人一等”的问题。 |